你好,游客 登录 注册 搜索
阅读新闻
背景:

亲,你的血压是多少?

[日期:2013-06-01] 来源:  作者:admin [字体: ]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其中,高血压成为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最危险因素。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2亿。高血压危害极大,血压升高容易并发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

  调查显示,深圳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5.3%,但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仅为59%、50%和26%,“三低”现状让人担忧。为此,全市社康中心和部分医院开始实行首诊测量血压制度,并从7月份开始对在社康中心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分成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工作,以提高深圳市民的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每5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

  10月8日是高血压日,今年高血压日的主题是“知晓您的血压和控制目标”。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内科董主任介绍,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已经超过2亿,脑中风超过1300万,18岁以上的成年人中,平均5个人就有1个高血压,65岁以上的老人50%以上都有高血压。高血压危害大,血压升高对心、脑、肾靶器官造成慢性持续性损害,严重的会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肾脏病等疾病。控制好血压,可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长期平稳有效控制血压对高血压患者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控存在“三低”情况,即低知晓率、低治疗率和低控制率。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显示,我国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为30%,意味着我国事实上高血压人群中不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占70%。而2009年深圳市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居民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是59%、50%和26%,虽然高于全国水平,但是防控现状仍让人担忧。

  35岁以上应每年测量一次血压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健康与慢病管理科主任徐健表示,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更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只有提高知晓率,才能提高高血压的治疗率和控制率。

  要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必须通过测量血压的方式。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己的血压值呢?专家介绍,如果首次测量血压数值为小于120/80mmHg者,认为是正常血压。如首次测量血压数值是120—139/80—89mmHg,认为是正常高值血压,建议复查,隔几个月复查一次。如果首次测量血压≥140/90mmHg,但小于180/110mmHg,认为可能是高血压,建议随访观察,至少4周内隔周测量血压2次。如非同日三次血压≥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如血压未达到140/90mmHg,则继续监测血压。如首次测量血压≥180/110mmHg,认为很可能是高血压,建议立即降压治疗,到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评估;密切监测血压,直到血压降至安全范围。

  对此,专家也建议,年龄大于18岁以上的成年“正常血压”人,每2年应该测一次血压。对大于35岁以上的人,建议每年测量一次血压。对易患高血压的人群,也就是血压130—139/85—89mmHg、肥胖、长期过量饮酒、年龄55岁以上、长期膳食高盐、有高血压家族史的人群,建议每6个月测量一次血压。建议老年人随时在家中自测血压,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同时,深圳已经开始推行坚持首诊血压测量制度,对到卫生机构就诊的患者,不管看何病,均测量血压。

  每人每日食盐应少于6克

  董主任表示,在治疗高血压的时候,就要明白自己的血压目标值是多少。“普通高血压患者降压治疗的血压目标值为小于140/90mmHg,年轻人或合并了糖尿病、脑血管病、稳定型冠心病、慢性肾病等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为小于130/80mmHg,65岁以上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为小于150/90mmHg。”董主任说,在能耐受的情况下,血压降低有利于保护器官,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那么又该如何去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处理不同水平的血压呢?徐健表示,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正常血压者应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每人每日食盐少于6克。正常高值血压者则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高盐饮食者限盐,每人每日食盐少于6克。酗酒者限制饮酒,每日白酒不超1两。肥胖者减轻体重,半年减重3—5公斤。缺乏运动者,坚持每周活动3—5次。而高血压患者,更要坚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每人每日食盐少于5克,坚持合理使用降压药,长期平稳控制血压。

  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要长期坚持

  董主任强调,高血压要想控制好,不仅血压值要达标,同时还要有多重因素的综合干预。她指出,高血压的治疗要长期坚持非药物疗法,即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长期坚持合理使用降压药的方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颇。“药物治疗是降压治疗的灵魂,尽量选用长效降压药,规范用降压药,长期平稳有效控制高血压。”而非药物治疗是所有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一辈子要坚持的,“包括饮食、运动、心态等方法,是每一个人一辈子都应该坚持的。”两者相结合,进行个性化治疗才能让治疗使患者获得最大的收益。

  而为了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从今年7月开始,深圳开始对在社康中心发现的高血压患者分成小组进行自我管理工作。目前,全市一共有近100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在盐田、宝安、南山和光明新区的社康中开展活动,每个小组由15到20名患者组成,每周一次活动,6次课程为一个周期,共同交流合理营养、戒烟限酒、积极锻炼、控制体重、合理用药、精神放松、与人交流、血压自我监测等技巧,自我管理小组采取“患者为主体、医生为辅助、社工齐参与”的创新模式,提倡患者的自主性,加强患者之间的沟通和督促,大大加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徐健介绍,从活动开始启动以来,也大大提高了高血压的控制率,全市第一批2000个小组组员的血压控制率接近90%。

  ■相关

  五类人最易患

  高血压

  市慢性病防治中心专家指出,易患高血压的人群分为以下5种类型:

  1.吸烟、肥胖者容易患高血压。人体肥胖主要由于全身皮下脂肪增多使体重增加,血容量也增加,使心脏负担加大和血管阻力增加,因此易发生高血压。

  2.摄入食盐较多者容易患高血压。食盐含钠,吃盐多,摄入的钠就多,钠把身体内的水分牵制住,使血的容量增大,从而造成高血压。

  3.饮酒多的人容易患高血压。喝白酒每天超过2两,久而久之造成酒精在体内损害动脉血管使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如果同时又吸烟,则加重血压的升高。

  4.精神长期紧张和性子急的人容易患高血压。长期给予不良刺激,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焦虑过度、噪音等,加上体内生理调节不平衡,大脑皮层高级神经功能失调,容易发生高血压。

  5.父母患有高血压者容易患高血压。高血压是多基因遗传,有高血压家庭史的人,又有不良嗜好和不良的刺激,常容易发生高血压。

  此外,某些疾病也可引起高血压,如肾病、冠心病、局部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易产生高血压病。值得一提的是,瘦的人虽不像胖人那样血容量大,但也可因其他因素造成高血压,因此,瘦的人仍不可忽视对自己血压的监控。

  防治高血压10个误区

  调查表明,高血压目前在深圳还存在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的“三低”现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10种误区是其中重要原因:

  1.高血压是小病,心脏病才要紧。高血压最大的危害是对心、脑、肾的损害,许多中老年人对此认识不足,常常忽视对血压的控制,以致引发心血管疾病。

  2.畏惧高血压,精神受压抑。不少患者对高血压存有畏惧心理,其实,血压能控制在正常范围,心血管疾病也能避免发生。

  3.父母遗传,我难避免。高血压的遗传只是一种可能性,高血压是可以避免或推迟发生的。

  4.以症状决定病情。高血压患者可以有头昏、头痛、胸闷、气短、腰酸腿软、失眠、四肢乏力等周身症状,也有少数患者无任何不适,但大多数患者以身体的某一部分症状为主。高血压诊断治疗的依据是根据血压水平而不是症状的有无或轻重。

  5.只凭测血压开药。高血压由诸多因素引起,因此应接受系统检查,查清楚病因,再对症治疗。

  6.不注重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发现。把血压降下来并非万事大吉,同时要戒烟限酒控制高血脂等危险因素,才能真正保护心脑肾。

  7.血压控制不到位。认为只要服上降压药血压就会正常了,实际上,一种降压药或者一个治疗方案,不一定能保证每一个人的血压都能降至理想水平。

  8.服药后出现不适就停药。不少病人由于长期习惯了高血压而没有症状,在服抗高血压药物血压下降后反而出现头晕、头疼、心慌等不适,就认为治疗还不如不治疗,干脆停药。殊不知,长期不服药治疗,高血压会导致脑血栓形成、冠心病、心绞痛、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急症发作。

  9.凭经验服药。凭自己的感觉、想象决定服药或者邻居、同事吃什么药就随着服什么药。殊不知高血压治疗讲究个体化原则。

  10.不定期复查。看一次病,照方购药半年或更长时间不复诊。这样难以发现是否血压正常或药物的不良反应。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本文评论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数
点评:
       
评论声明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