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研究与中医发现
2011-11-2 9:52:32
中医和西医在理论上一直存在着争议,西医认为中医对疾病的判断是不科学的,中医认为西医在治疗上治标不治本,中医和西医究竟谁是谁非,近年来在工作中我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在当今判断一切医学是否为科学都要比照西医的标准的呼声甚嚣尘上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对西医的科学性进行解剖,以探讨这种比照参照系的科学性。本人不避浅陋,综合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西医的逻辑原理
西医作为一门应用技术,与其它技术学科一样,都应用了大量的自然科学、文化的成果和原理。
我们指一门学科为科学,通常是指这门学科绝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使用演绎推理,任何不是弱智的人依靠公式、定理或定律进行这种演绎推理都能够得出相同的、确切无误的结果,而技术学科则大多数使用归纳推理,即使技术学科它的研究方法具有许多科学性,但就其结果来说,并非是确切无误的,而是存在偏差概率。
我们不排除西医的基础学科某些方面,应用了演绎逻辑推理,但是在临床诊断和药理学上则多使用归纳逻辑推理。这种归纳是通过一定量的实验或试验进行概率统计,总结一条“经验”公式。例如,西医的生化诊断指标都是先对一定样本的人群进行提取检验物,统计其阳性率的;药理学上的双盲试验,也是对一定量的样本进行服药试验,以统计它的疗效概率的。然后,在具体的临床实践中,以这种概率统计上得出的结果作为大前提进行演绎推理,诊断疾病、给病人处方。
我们说西医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应用技术,首先因为它的演绎逻辑大前提是使用概率统计归纳得出的结论,这种大前提尽管有些具普遍性但并非是准确无误的,这种演绎推出的结果即有的时候是正确的,有的时候是错误,正确与错误也存在概率。其次是,正因为前条原因,西医在临床上进行演绎逻辑推理时,为保证诊断准确性,往往使用多个大前提,即使用多个检查化验指标进行综合判断(严格地说,这种多个大前提的推理仍为归纳推理),例如诊断鼻咽癌就使用组织切片、MRI影像、EB病毒及其滴度等指标,这种多个大前提的演绎所得出的结论医界认为比单一大前提所得出的结论准确性可靠些,但仍然存在误差,因为这种推理变成多元非线性的推理,况且根据数学原理,小于1的数相乘的个数越多,得出的结果(积)越小,故诊断指标使用得越来,误差概率反而增大,即误诊几率增大,正如《别让医生杀了你》作者所说:任何健康人士,只要接受20项的西医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必然是有病。举例来说,如果组织活检、MRI影像、EB病毒血清及其滴度指标阳性率并非100%(事实上西医的诊断指标也罕有阳性率100%的),假设有个病人活检阴性,但MRI影像、VCA-IgA抗体阳性并且滴度很高,这个病人是鼻咽癌吗?很多时候,需要专家会诊(要专家不要普通医生会诊这本身就说明经验的重要性)就是因为对这多个指标演绎出来的结果是否可靠进行论证。例如,我有个同事陈某低烧一月余到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检查,结果有的医生认为是鼻咽癌,有的医生则反对,最后7个专家会诊,以投票形式表决,少数服从多数,赞成与反对票最后是4:3,以鼻咽癌进行治疗。
即使排除了检测仪器本身运作的偏差,按照数理,西医在临床诊断中,只要使用的指标阳性率小于1就可能存在误诊(何况西医一些指标并不与病种是一一对应关系,即存在多种病均有同一生化指标的变化的现象,不具有排它性,)。根据西医的这种逻辑推理原理,我们认为,西医在诊断上、用药上仍然少不了经验,乃为一门应用技术,很难说它是一门靠演绎推理的科学。
我们还可以比照土木工程这门技术学科来说明西医是门技术而非科学。现代的土木工程学科,使用的生产、检测仪器、手段今非昔比,其测量、检测的精确度和效率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否就可以说明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权威健康大家网
Powered by iwms